学习知识|天要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自哪个书


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”的原文、出处、作者及其意思?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 , 必先苦其心志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下》—《生于忧患 , 死于安乐》 。
这句的意思是: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 , 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 。
【原文】
孟子曰:“舜发于畎亩之中 ,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 ,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 , 管夷吾举于士 , 孙叔敖举于海 , 百里奚举于市 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 , 必先苦其心志 , 劳其筋骨 , 饿其体肤 , 空乏其身 , 行拂乱其所为 , 所以动心忍性 , 曾益其所不能 。
人恒过 , 然后能改;困于心 , 衡于虑 , 而后作;征于色 , 发于声 , 而后喻 。 入则无法家拂士 ,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 , 国恒亡 。 然后知生于忧患 , 而死于安乐也 。 ”
翻译:
舜在田间被任用 , 傅说在泥瓦匠中被选拔 , 胶鬲在贩卖鱼盐的商人中被选拔 , 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 , 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选拔 , 百里奚从集市里被选拔 。
所以上天要降下重大使命在这样的人身上 , 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 , 使他的筋骨劳累 , 使他经受饥饿 , 使他受到贫困 , 使他做事不顺利 。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他的心惊动 , 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 , 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。
人常常犯错误 , 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。 内心被困扰 , 思虑被堵塞 , 然后有所作为 。 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 , 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 , 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。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或辅佐君主的贤士 , 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祸患 , 国家常常灭亡 。
这样之后才明白 , 在忧患中得以生存发展 , 而在安逸享乐中则会萎靡死亡 。      
扩展资料:
《孟子·告子下》
《孟子》为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、公孙丑等著 。 本篇包括政治、战争、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的治国问题 , 也包括教育、历史、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。 其中“生于忧患 , 死于安乐”是非常著名的一章 。 全篇原文共 16章 , 选 10章 。
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 , 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:《孟子》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 , 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 。
在《孟子》中有云:“…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 , 必先苦其心志 , 劳其筋骨 , 饿其体肤 , 空乏其身 , 行拂乱其所为 , 所以动心忍性 , 曾(增)益其所不能……”(《告子》下)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 , 经过挫折、失败 , 不断取得教训 , 受到锻炼 , 然后才能得之 。 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 , 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。
参考资料:  

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 , 必先苦其心志 , 是谁写的 , 全文内容是什么以上段落出自于《孟子·告子下》 。
译文解释为: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 , 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 , 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 , 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 , 使他备受穷困之苦 , 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。 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 , 坚韧他的性情 , 增长他的才能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