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区分名题作文的高级和普通作

应该知道,作文对语文的总分有着极其重要作用,也确实是学生很看重的板块 。然而,现在很多学生却又在作文上存在问题,所以,我今天就来讲讲作文 。
我曾多次参与过湖北高考作文改卷工作 。
在教学之外,我在语文组的工作,也是主要负责指导学生作文写作 。
有很多学生刚接手时作文平平无奇,但最后甚至可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作文模式,百战百胜 。
并且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各种全国作文大赛中拿到特等奖(比如: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、求学杯作文大赛、培文杯作文大赛、创新作文大赛等,很多奖项,整个湖北只有几个学生能得到特等奖) 。
所以,请你相信,作文也无非如此,通过老师的方法加上你的实践,你的作文一定可以大有可为的 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7.12更新
很多孩子,在看到老师的解答之后,问到了练字问题 。在这里,确实要说,我们班同学的字还是不错的,而且这是普遍现象,并不是个例 。
那么,怎么做到的?
也许,有人问,老师我现在高三,练字还来得及吗?
我可以明确地解答:来得及 。因为我们也有很多学生是高三进入我们班的,刚开始那些刚来的孩子的字,和我们原有孩子的字区别很大 。但是,大概2个多月,字就有很大的进步 。
我来说一下具体做法:
1、高考作文的字,不要求美,只要求清楚 。所以做到横平竖直,是非常重要的 。
2、高考作文的字,不能太大,也不能太小,尽量靠中,上下不靠 。
3、最重要的是,你光描摹字帖是没有用的,你必须描摹后,再单独把字写在本子上,观察一下自己的字是否工整、舒适 。
不要随便起笔锋,不要太有特色,不要潦草,不要随心所欲的乱画 。
写字,其实就这么简单,你学会了吗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我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,有很多学生的作文都存在问题 。先不论学生作文写得好不好,只要审题出错了,很多学生就算写得天花乱坠,那么作文也很难上42分 。
在参加高考评卷的过程中,不得不很残酷地告诉很多学生:你的文章写得很好,字也漂亮,可是你审题出错了或者说你没有写到最佳立意,那么很遗憾地告诉你,你的作文顶天就只能得到46分左右,甚至你不小心跑题,那么只能说你的作文最高打到38分了 。
其实,不只是学生,老师也被审题这样的问题困惑着 。老师的困惑与学生不同,老师困惑的主要原因是:明明这么简单的材料,出题者给的这么清楚的立意,为什么学生就是审偏?实际上,学生也许不知道,老师读到一个作文材料时,无论什么类型的材料,老师都会一下子看到材料中的最佳立意 。
然而,审题对于学生来说,却并不是特别容易 。无论多么简单的材料,在语文考试中总会有学生审错 。老师审题和学生审题之间的差异之大,也常常令人咋舌 。
那么,到底是为什么老师和学生审题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?又是为什么许多学生费尽苦心,却在审题上一筹莫展?
我先来给你们讲一个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例子:
我高二的时候,接手了我们学校的文科尖子班,班上有一个学生,刚开始的几次大考(我们学校考试比较多,两个星期有周考,一个月有月考,2个月还能遇上几个学校联考),作文最高分是44分,其他的作文分基本在42分以下 。
我一看试卷,学生的字也写得不错,文采也还能将就,但是却得了很低的作文分,问题就出在审题上 。
后来,她告诉我,她从高一开始,作文审题从来没有审对过 。所以从高一开始,她的作文分就在44分以下 。
而且,她私下问过几个和她关系好的同学怎么审题,结果他们一起看一个材料,她的想法总是和别人不一样 。她自己也很无助 。
那么,你说,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在审题上就没有救了?万年审错,班上很多学生对她也是很无语 。
但是,我想说,老师没有想放弃她 。一是,因为她主动找到老师,要求帮助 。二是,我实在觉得审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问题 。
所以,这个孩子在2个月以后,作文基本就不跑题 。后来作文还考上了50分 。在2018年的高考中,语文成绩是116分 。
你也许很想知道,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
那么,我先讲几个作文审题中经验问题 。
在我们班上,有一个学生,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,都能把握住文章的最佳立意,而且文章写得也不错 。今年高考,在选择题错5个的情况下,语文依然得了124分,那么她的作文很可能得了满分 。
我曾经问过这个孩子,作为一个高中生,怎么做到语文作文审题每次都能抓住中心立意的?她强调了三点:
一是,用老师教的方法 。(后面我会讲解的) 。
二是,一定要对社会有所感知,当我们读到一个材料,找出关键后,要结合社会的具体情况去想一想 。
【怎样区分名题作文的高级和普通作】三是,所有的材料先从读材料开始,认知的角度想一下材料的关键,然后就结合实际想一层就好,不要自我臆想出许多很深层的意思 。


怎样区分名题作文的高级和普通作

文章插图


怎样区分名题作文的高级和普通作

文章插图


怎样区分名题作文的高级和普通作

文章插图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