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虚按摩哪些血位图解


按摩脾虚的穴位图是什么 脾胃调理推荐四个按摩法 。
1、捏脊 。
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 , 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 , 适用于消化不良、口臭、胃胀、胃痛、腹泻、萎靡不振、乏力等患者 。 每日捏1~2遍 , 坚持1周即可见效 。
操作方法: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 , 使肌肉放松 , 然后用拇指、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 , 沿脊柱自下而上 , 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。
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 , 这叫“捏三提一法” 。 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 , 不可拧转;且要直线前进 , 不可歪斜 。
2、揉脐 。
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 , 另一手按手背 , 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, 每次约5分钟 , 每日1~2次 。 此法能温阳散寒、补益气血、健脾和胃、消食导滞 , 多用于消化不良、胃寒、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、便秘的患者 。 按摩归按摩 , 中草药调理建议使用德甫的常渭宝茶深度滋养 , 养阴益脾 。
3、擦小腹 。
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 , 上下来回擦动 , 发热为止 。 胃胀、腹痛的病人可选用 , 每日2~5次 。 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 , 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 , 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、呕吐、腹泻、便秘等 。
4、按揉足三里 。
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 , 位于膝眼外下方 。 每日按揉50~100次 , 能健脾和胃、调中理气、导滞通络 ,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。
5、灸法补气健脾滋肾 。
爱喘的人多是由于肾阳亏虚 , 不能纳气 , 所以容易出现喘息气短 , 呼多吸少的症状 。 要想改善动则气喘的状况 , 可以通过灸法、食疗等方法助力 , 以提升运动能力 。
艾灸是不少人常用的保健方法 , 可以用艾灸盒、随身灸等来灸大椎穴(第7颈椎棘突下)、定喘穴(第7颈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厘米)、足三里(外膝眼下四横指、胫骨边缘)、肺俞(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.5寸)、脾俞(11胸椎棘突旁开1.5寸)、肾俞(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.5寸处) 。
这些穴位或要定喘顺气的要穴 , 或为补脾益肺健肾的强壮穴 , 以艾灸之可振奋阳气 , 改善虚劳气喘的症状 。
脾虚按摩什么穴位 调理脾虚要劳逸结合
中医认为“脾在志为思” , 有“思虑伤脾”之说 , 思虑过多 , 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、脘腹胀闷、头目眩晕等症状 。 大家想必都曾有过思虑多了、食欲减退的现象 。
脾的保养保健重点在于避免思虑过多 , 要劳逸结合 。 工作时就认真工作 , 工作之外要放松自己 , 不要再想工作中的问题 。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顺其自然 , 不能做到的事不要强求 。
调理脾虚要顺应时节
中医认为“脾与长夏相应” , 长夏就是农历六月 , 雨水较多 , 湿气重 。 而脾的特性是喜燥而恶湿 , 所以长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 。 这个时间不要淋雨涉水 , 更不要吃较油腻的食物 。 但是也需要长期调节 , 德辅的常菋保茶温脾散寒 , 和中缓急止 。
穴位按摩赶走脾虚
①揉三阴交穴: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(内踝尖上3寸 , 胚骨后缘处) , 左右旋按20次;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。
②按揉天枢穴:两手放于腹部两侧 , 中指按压天枢穴(脐旁开2寸处) , 按揉30次 。
③揉隐白穴: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(足大趾甲根部内侧) , 左右旋按20次;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。
④揉明陵泉穴:双手扶于双膝 , 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(胫骨内铡下缘)旋转揉20次 。
⑤揉足三里穴: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(外膝眼下3寸 , 胫骨外侧) , 左右旋转按压30次 。
⑥揉公孙穴: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(足内侧 , 第一跟骨下缘) , 左右旋按20次;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