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嘉湘的用药特色( 二 )


故在临症中 , 十分注重病人之阴津变化 , 他认为 , 阴津之盈亏常预示疾病之险夷 。 肿瘤患者临床辨证以热症为多 , 同时在临症中十分注重舌诊 。 将阴津虚损分为伤津 , 伤阴和脱液 , 口干、苔薄而干或舌尖红为伤津 , 治宜养阴生津法 , 投以甘寒气薄之品 , 芦根、石斛、花粉之类;口渴、舌红少苔为伤阴之症 , 宜养阴法 , 甘寒咸寒之品并用 , 投以元参、麦冬、玉竹、黄精等气厚之品;舌质红绛 , 舌干而瘦 , 或舌光如镜为阴津枯竭之象 , 丞宜育阴救阴 , 非龟板、鳖甲之类血肉有情之品而不救 , 投三甲复脉汤之类是也 , 龟板鳖甲不仅有育阴滋阴之功 , 而且有软坚消结作用 。 对肿瘤患者可谓“一箭双雕” 。 刘老根据张景岳阴中求阳的理论 , 常在养阴之品中佐以少量助阳药物 , 其一可使药性和平 , 滋而不腻 , 其二可使药力持久不衰 。 正如张景岳所说:“善补阴者 , 必于阴中求阳 , 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。 病有进退之变 , 症有减退之差 , 临症用药 , 随症增舍 , 随机应变 。 ”刘老应用养阴药物时 , 虽有养阴生津、滋阴育阴之别 , 然常因病情变化 , 病症之需要 , 有时融养阴、育阴药物于一方 , 意在加速津还阴复 。
肿瘤病因诸多 , 病理变化多端 , 刘老运用扶正法治疗肿瘤虽有重气阴之变 , 然亦不应拘泥于气阴之框 。 辨证为阴虚血虚者不乏其人 。 用温阳之剂治疗肿瘤取效者并不鲜见 。 曾有集附子、干姜、肉桂等大辛大热之品于一方 , 用大队温热药物治疗原发性肺癌取得显著疗效(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1990年11期) 。 肿瘤临证 , 气阴之变故多 , 若拘于气阴而置他症不顾 , 非良工也 。
 
4.黄芪
黄芪 , 入肺脾经 , 用于肺脾气虚、中气下陷之症 。 有补中、益气、升阳、固表止汗 , 托毒生肌 , 利水消肿之功 。 《本草纲目》称之为“补药之长” 。 《本草汇言》谓之“补肺健脾 , 实为敛毒 , 驱风运毒之药也” 。 乃癌症患者常用补气托毒要药 。 重用生黄芪治疗气虚证 , 使肺脾之气得健 , 抗病能力增强 。 若肺脾气虚 , 症见咳喘气促 , 纳少便溏 , 倦怠乏力 , 配伍党参、白术可增强补气健脾之功 。 亦可配太子参、五味子以补气敛肺 。 若因气不摄血 , 咯血、尿血、便血者 , 常伍用生地榆、仙鹤草等以益气摄血 。 肠癌中气下陷 , 便次频频 , 常用大剂量生黄芪伍升麻、乌梅、方儿茶等以增升提敛肠之功 。 气血虚亏者 , 常重用黄芪伍人参、当归、鸡血藤气血双补 。 常与北沙参、天冬、女贞子相伍 , 用于气阴两虚证的肺癌患者 。 常配伍生熟地、女贞子、蛇六谷、七叶一枝花、蜂房、天葵子等用于脑瘤的治疗 。 常配伍猫人参、桑白皮、川椒目等治疗癌性胸腹水 。 此药主治颇多 , 临床用之屡获良效 。
【刘嘉湘的用药特色】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