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嘉湘的用药特色

刘嘉湘(1934年—) , 男 , 汉族 , 福建省福州市人 。 1956年考入上海中医学院 , 六载刻苦学习 , 成绩斐然 , 1962年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留校工作 , 先后师从沪上名医张伯臾、陈耀堂教授 , 深得其传 。
 
· 用药特色
1.重气阴而不拘于气阴
医学
刘嘉湘教授认为正气有阴阳气血之分 , 辨证脏腑经络之别 。 扶正法辨证 , 以脏腑经络为纲 , 气血阴阳为目 , 纲举目张 。 他认为 , 正虚之人 , 肿瘤一旦形成 , 最易耗伤人体气阴 , 肿瘤患者气阴受损者十之八九 。 他常告戒:“疗肿瘤之疾 , 气阴不可不顾 , 气复阴还则病势为顺 , 气衰阴耗则病势为逆 。 ”治气应服膺于李东垣的《脾胃论》 , 理虚必谈土 , 治损取其中 , 培补中气以资生化之源 , 补气者 , 党参、黄芪最为常用 , 取补中益气汤之意 , 邪毒内蕴气虚者 , 刘老擅用黄芪且生用 , 生用药性甘平力专 , 取其益气托毒之功;脾胃虚弱者擅用党参 , 以健脾益气 , 资生化源 , 且炒用 , 取其效速 。 参、芪同为补气之品 , 应用各有所长 。 金雀根素有“野黄芪”之称 , 具有益气健脾活血之功 , 为治疗气虚夹瘀首推之品 , 且重用 , 量大效佳 。 益气之品 , 其性味多为甘温 , 有助火伤阴之虑 , 重剂或久服 , 对热毒内盛肿瘤患者 , 大有燎原助火之势 。 在邪毒势盛 , 正气始虚之际 , 常配以清热解毒之品以和之清之;正气虚损、邪毒伤阴气阴两虚之际 , 常配以甘寒养胃之品以调之 , 使药性平和 , 温而不助火 , 热而不伤阴 。 应用补气药物时 , 对脾胃功能尤为注意 , 补气先健脾 , 使之补而不腻 , 补而不滞 。 脾虚夹湿或湿困脾胃者 , 先以健脾祛湿法 , 待湿除脾健而后补之 。
 
2.注重药物产地
除湿投用苍白术为多 , 然用术细腻 , 他十分注重药物产地 , 收集季节等因素 , 他认为药物产地不一 , 受天时地气之禀赋也异 。 药物性味亦有刚柔之别 , 湿重者 , 他选用江苏茅山之茅术 , 取其温燥之性刚烈 , 醒脾燥湿之功佳 , 服之苔化湿除 , 脾气则健;脾虚湿除者 , 选用浙江于潜之于术 , 取其燥性温柔而健脾之功专 , 用之健脾湿化 , 得心应手 , 冬术为冬季采取之白术 , 集一年四季天时地气于一身 , 健脾之功佳而宜用脾虚者 。 “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。 ”在运用健脾化湿法时多应用利湿之品 , 淡渗利湿 , 导湿下行 , 使湿邪由下而出 。 他善用茯苓、苡仁两药 。 实验证明此二药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 , 实为肿瘤患者湿滞之症佳品 。 肿瘤患者 , 邪毒痰瘀交阻 , 蕴结化热 , 最易伤阴 , 或病程日久 , 脾胃虚损 , 化源不足 , 故肿瘤患者阴津受损者颇为常见 。

刘嘉湘的用药特色

文章插图

3.阴津变化

推荐阅读